阳春时节,远方的茶山递次传来新茶上市的讯息,打点好行囊,踏上前往安徽问茶的行程,去赴一场绿茶的约会,这是一次寻找初心的访茶之旅。与许多人而言,识茶之初,结缘的大都是绿茶,安徽,中国绿茶的金三角之一。黄山毛峰茶,中国十大名茶之一。与这样的茶,早已经是高山仰止,景行止止,心存向往。春天,历来都是名优绿茶的季节,爱茶人最为宝爱的顶级名优绿茶贵嫩、贵早,黄山毛峰在农历清明之前抢鲜上市。在清新自然的绿茶里,品味自然之味,是爱茶人的心之所向。
大美黄山,美在云,美在雾,美在山,美在水。名山名水出名茶,一杯黄山毛峰茶,可以品出黄山的云雾山水之美。
黄山市位于长江以南的皖南茶区,隶属中国四大茶区中的江南茶区。黄山市曾经的名字叫做徽州,亦是安徽名称源头之一。单就名字而言,更喜欢的是文化积淀厚重的徽州。现在的徽州只是黄山市下辖的一个区,而这里就是黄山毛峰茶的核心产区。赶在2015年度农历清明节之前到访徽州,算起来已经是第三次造访了。在十多年游历过的中国茶区中,徽州茶区的自然与人文景观完美的融为一体,宛若一幅自然天成的水墨画卷。黄山寻毛峰,人在画中游,寻源问茶,当往富溪乡。说来有趣,2011年度,第一次造访徽州区,到谢裕大茶叶博物馆参观,问起黄山毛峰茶的源头,言必称漕溪乡。而到了另外一家老谢家茶叶博物馆参观,同样的话题,则坚称富溪乡。这两家黄山毛峰茶的领军企业,皆系出自黄山毛峰茶创始人谢正安一脉,皆以企业一己之力各自建设茶叶博物馆,其行足令人心生敬佩。同样的话题两样的答案,一度令人迷茫困惑。当地陪同的一位朋友私下悄悄告诉笔者,当年的漕溪乡现在改名叫做富溪乡。谢裕大茶业起家之前就叫做漕溪茶厂,位于漕溪村。老谢家茶业前身则名为光明茶厂,位于光明村。二者同属于一个乡。坊间传言,谢裕大的老板谢一平生意做得比较大,老谢家的老板谢四十茶炒的比较好。
2011年、2012年、2015年三度前往富溪乡探访黄山毛峰茶,结果是喜忧参半。喜的是黄山毛峰茶的产业链初步成型。所到之处,探询茶农,几乎众口一词的宣称只售卖鲜叶与加工厂家,一家一户的个体茶农早已经放弃了黄山毛峰茶的初制。实地探访富溪乡多家黄山毛峰茶加工的中小企业,大都实现了机械化的生产。专程参访了谢裕大茶业位于漕溪村的茶厂,也参访了老谢家茶位于光明村的茶厂。这两家黄山毛峰茶领军企业都已经实现了现代化的全自动流水线生产。黄山毛峰茶在主产地徽州区,已经形成了企业集群集约化从事黄山毛峰茶的加工。忧的是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黄山毛峰茶制作技艺,保护的是手工采制技艺,2011年和2012年两度入徽州富溪乡,私下遍访,难觅踪迹,从中可以窥见其正处于频临失传的境地。
2015年度,阳历四月初,赶在农历清明节之前,再次入安徽省黄山市徽州区富溪乡寻源黄山毛峰茶。这次访茶,放弃了既往与企业联络的作法,自行驱车深入核心产区,抱着一线的希望,继续问茶黄山毛峰。一路上走走停停,赞叹如在云里雾里画里山水茶园景色。无意间瞥见路边竖着的一块硕大无朋的广告牌,“充头源,前方十公里!”迅速在脑海里搜索,充头源,黄山毛峰茶的发源地。于是当机立断,一路询问前往。在热情的路人的指引下,自富溪乡政府所在地漕溪村折向深山更深处的充头源,一路顺高山峡谷里的乡间公路盘旋而上,路的尽头,修竹掩映,桃花绽放,茶园葱绿可爱,其间散落着数十户青瓦白墙徽州风格的农家院落,一泓清溪穿村而过,欢快的向山下奔流而去。
已经是中午时分,端着饭碗站在门口的村民好奇的询问我们的来意,得知是想要看茶之后,立马说:“刚好有一家正在手工炒茶,我可以带你们去看看。”说罢就头前自顾自引路向前走去,惊喜之下急急忙忙跟了上去。进入到一户农户家里,精壮的男主人光着上身,依靠着炒茶的灶台,挥汗如雨,忙着炒茶。或许是在相机闪光灯下有些不自在,得知我们的来意之后,方才边炒茶便与我们攀谈,这种深筒平锅的炒茶技法难得一见,正是传承了黄山毛峰茶的传统炒制技法。交谈中得知,炒茶的师傅四十几岁姓吴,吴师傅十分健谈,且有一种中国农民身上特有的达观的幽默,讲起话来十分有趣。一边忙着炒茶,一边讲说炒茶时烧火也是非常的重要。这才注意到,坐在灶台背后矮凳子上一位默默烧火的农妇,却也正是吴师傅的媳妇。丈夫炒茶,媳妇烧火配合起来十分的默契。锅炒杀青后的杀青叶薄薄摊放在竹匾里摊凉,随后进入炭火烘焙的程序,负责这项工作的是吴师傅的母亲。年迈的老人家已经头发花白,簸茶、焙茶的动作虽然娴熟却也稍显有些力不从心。或许是难得见到有外来人对炒制黄山毛峰茶如此感兴趣,拿相机拍个不停,老人家一再邀请我们共进午餐,我们只好推说在山下用过午饭后才上来的。其乐融融的聊天气氛被意外的一件小事打破了,同行中有人或许是看到老人家的白发苍苍,冒冒失失的询问:“吴师傅,您母亲得有九十岁了吧!”吴师傅沉默了片刻才回答:“不到七十岁!”或许是这句话无意间戳中了人家的痛点,先是老人家低低的声音用地方话数说了儿子几句,紧接着烧火的媳妇情绪突然变得激烈,听起来似懂非懂的地方话似乎在指责吴师傅,最后扔下手中的活计径自走开。继续沉默炒茶的吴师傅,隔了好半天才说话:“我妈妈说我没能继承外公的生意,原来有开着好大的茶庄。现在只是炒炒茶,又辛苦又赚不到什么钱。看你们拿着相机,拍拍照片,看起来好有钱的样子,又轻松。我说每个人都有他的难处,你们也有你们的难处。”听闻此言,深深赶到不安连忙向吴师傅表达歉意。吴师傅说起自己的生活,茶季的时候,有客户上门,就回来炒炒茶。过了茶季,就出去给广告公司打打工。虽然赚钱不多,确也乐得自在。环顾吴师傅家的陈设,的确有些简陋,已经年迈尚且操劳的母亲,还有媳妇的不满,大约缘由于此。时间到了下午三点多,吴师傅开始收拾手中的活计,说要洗个澡换身干净衣服去给村里新开的茶厂炒茶,并推荐我们去看看。问明方位,连忙告辞前往茶厂。
这家名叫做充头源的茶叶合作社依山傍溪地处村后,原本是村里小学的校舍,合村并校后闲置了下来,如今被租用后整饬一新,显得干净整洁,窗户都换上了崭新的玻璃,木窗木门仍用木头修缮完好,可见主人十分用心。合作社门口,摆了张桌子,一个穿着谢裕大工装的精干小伙子正低头和一个会计模样的姑娘说话。我们走上前去打过招呼后攀谈起来,原来这家名为充头源的茶叶合作社,正是谢裕大的老板谢一平以私人的名义召集了十二位投资人,每人入股六十万集资建设起来的,目的就是为了打造发源地全手工黄山毛峰茶。说话的工夫,一位精神矍铄的先生从外面走进来,谢裕大的小伙子低低的声音告诉我们:“这就是我们老板谢一平。”这可真算是误打误撞找对了地方遇对了人。毫不犹豫的径直迎上去问候,并作了自我介绍。得知我们一帮外乡爱茶人来此寻源黄山毛峰茶,谢先生显然十分高兴。告诉我们说,现在把担子交给了年轻人自己退居二线,早几年忙着将企业规模做大做强,根本没有精力考虑传统工艺手工炒茶的事项。但自己身为黄山毛峰茶创始人谢正安的嫡脉后裔,又是黄山毛峰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现在总算是有时间有精力来考虑发展这一块。自家的企业谢裕大已经新三板上市,只好私下召集合伙人来做这一块,今年才刚刚开始。谙熟农村事物的谢一平先生坦言农村事物不好搞,就比如合作社门前这一块土地,村民都希望用水泥硬化一下,来卖茶青时有个干净的落脚地,着眼长远的规划,是宁可眼下先不动,等整体规划出来了以后再动工,村民显然不愿想得太远,对此颇有微词。谢先生的结语:“不着急,慢慢来,花上个三年五载,出了成效就好了。”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黄山毛峰茶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谢一平(右一)
寻黄山毛峰之旅高清视频
说话间,天上忽然开始洋洋洒洒的落下春雨,谢先生告别众人,乘车离去。留下充头源所属的漕溪村支书宁红兵负责照看。过不一会儿,山上的采茶人背着竹篓子,提着竹篮子匆匆赶过来售卖茶青。负责收购检验茶青质量的是来自谢裕大的一位姓冯的年轻人,举止沉稳,话并不多,从采茶人递送过来的篮篓里抓出一把茶青,薄薄摊放在竹制的圆形茶盘上,细细验看,并低下头去嗅闻茶青的香味。摇头表示拒绝收购,微微点头后慢条斯理的给出一个报价。极少有采茶人听到报价心满意足的交售离开,而是或者大声分辨,或者退后围观观望,更有跑到村子里另外一家茶企的收购点打探一番后再次返回,然后在不满意的低声嘟囔中交售了茶青,称量后,到会计那里出示自己的身份证,会计开出一张盖有财务章的收据。然而事情并未到此结束,卖过茶青的人中仍有不肯离去的,看接下来别人售卖的茶青,既看鲜叶又看价格,时不时在挤上前去同验收人员吵吵嚷嚷。瞥了一眼当日茶青的收购价格,每斤上下不过两元钱的区分。从茶农的斤斤计较中可以看出,一个人一天辛辛苦苦采摘几斤茶青,十几元钱的收入差距,更多的可能是对辛勤劳作价值的看重。放眼望过去,前来售卖茶青的都是中年以上的妇女,更有满头华发的老婆婆们,鲜见年轻人的身影。严重依赖手工采摘的名优绿茶,隐患深重,未来将面临无人采摘的窘境。
五点钟以后,茶青收购完毕,六位炒茶师傅们早早开始做准备工作。劈柴的劈柴,生火的生活,燃碳的燃碳,工作井然有序。每个师傅显然都是手艺全面的多面手全把式,清一色的都是中年以上的精壮男性,换了一身干净衣服的吴师傅打扮的整整齐齐手脚不停的忙活着。斜倚在锅台边上与师傅们闲谈,从中得知,最近十多年,茶农大都是采摘茶青售卖与厂家加工黄山毛峰茶,四十岁以下的年轻人,既不会炒茶,也不愿意学。眼见这样一种历史名茶,极具代表性名优绿茶手工炒制技艺面临后继无人的地步,倘若不加以保护,其中蕴含非物质文化遗产将消弭于无形,但愿在这黄山毛峰茶的发源地,从这名为充头源的茶叶合作社,能够薪火相传,使这样的一门精湛的茶叶加工技艺传承下去。
眼见天色渐晚,淅淅沥沥的小雨下个不停,告别众位师傅们,离开充头源驱车下山。充头源茶叶合作社的宁红兵书记盛情邀约我们住到他家里去,自豪的宣称:“漕溪村桥头,房子最漂亮的那一栋就是我家,房间跟五星级酒店一个样。”想想也是,雨夜走山路出富溪乡到徽州市区,尚且有三十多公里的路,并不好走,于是受邀投宿到宁书记家中,果不其然,真是食宿条件一应俱全。宁书记指着后院说:“明年再来,游泳池都建好了!就是要喜欢黄山毛峰茶的客人,来到我们这里,吃得好住得好,还有好茶喝!”淳朴的语言,素朴的情怀,一如这当天刚炒制完成,焙火出炉的黄山毛峰茶,在这春日的雨夜,让人倍感温暖。
清晨醒来,窗外鸟鸣啾啾,溪水潺潺,沐浴了春夜喜雨的黄山,云雾缭绕。泡上一盏黄山毛峰茶,抬头低头之间,似有所悟。这杯盏兼舒展开来的黄山毛峰茶,沉浮之间,像极了云遮雾绕的黄山,或一芽独立,恰似一座山峰绝世独立于云雾之上;或芽叶相连舒展开来,亦如汉字的山字,萦绕在云雾之中,若隐若现。这一盏毛峰茶,正是将大美黄山的景色,以巧夺天工的技艺描摹入茶化作水丹青,让人在一盏茶中,品味天地自然之美。这山是茶,这水是茶的知己,高山云雾出好茶,一盏清茗酬知己。历代的茶师们正是隐然在这山水之间的俞伯牙,而能够品味出这高山流水韵味的,才是茶的知己钟子期。
富溪山深寻野茶,充头源处有人家;停车坐饮香茗晚,毛峰香于二月花。
清明时节,作别富溪。人说: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而这时时叫人念想的黄山毛峰茶,才是梦里最美的一脉馨香。或许,这次的分离,为的只是下一次的相遇。而这样的以茶相期,最是叫人满心欢喜。
版权声明:本文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